在国家“双碳”战略引领下,殡葬行业迎来绿色转型新突破。辽宁观陵山福寿园日前宣布,已正式启动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碳中和认证工作,有望成为东北地区首个通过国家标准认证的碳中和生态墓园。
权威认证:碳排放透明化管理
根据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发布的核查陈述,辽宁观陵山福寿园2023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561吨CO₂当量,涵盖直接排放、能源间接排放及运输等间接排放。经核查,其排放数据符合ISO 14064-1:2018国际标准,达到“合理保证等级”,且无实质性偏差。此次认证不仅验证了数据的准确性,也体现了企业对碳排放透明化管理的承诺。
辽宁观陵山福寿园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书
辽宁观陵山福寿园作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辽宁省生态公墓”,始终秉承福寿园“感知生命,绽放人生”的核心价值,践行“记号做美,记载做厚,纪念做长”的3JI生命服务理念,将碳中和目标融入规划、建设及运营全链条,着力打造一个完善的生态闭环系统。
园区景观
生态化规划:生态修复赋能“公墓变公园”
辽宁观陵山福寿园摒弃传统墓园建设模式,以“园林化陵园”为核心理念,通过对荒山生态修复恢复植被覆盖,园区绿化率达85%以上。园内规划建设中华抗战五十年纪念园、张学良百年人生展、少帅陵、九天湖等生态人文景观和红色人文景点,将自然景观与人文纪念深度融合,既形成自然生态屏障,又赋予陵园公园化功能,成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实现生态效益与人文价值的双赢。
绿色化建设:环保材料替代传统模式
在园区建设方面,采用新型地砖代替原有的石材,积极推广使用可降解的骨灰容器,降低资源消耗并减少环境污染。此外,园区还应用太阳能智能照明系统,减少用电消耗和碳排放。这些举措有效实现了陵园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
入云山居主题景观园采用新型石材建设园区
创新化运营:科技与人文并重,减排成效显著
节地生态葬引领新风尚:十余年来,辽宁观陵山福寿园累计推广节地葬、花坛葬、树葬等节地生态安葬超1000余例。以鲜花绿植取代传统墓碑,不仅节约了大量土地资源,还有效减少了因传统墓葬方式产生的碳排放。通过园林式布局和仪式化纪念活动,大力倡导绿色、环保的殡葬新风尚。
无烟祭祀打造绿色场景:园区全面推行“禁燃禁放”政策,积极倡导采用鲜花、追思卡以及“云纪念”等低碳环保的祭祀方式。既保留情感寄托,又护卫绿水青山。
数字技术赋能低碳服务:园区引入数字礼厅、数字人技术,通过虚拟交互代替部分实体纪念设施,既兼顾家属情感需求与低碳目标,又以创新形式赋予殡葬服务新内涵,推动殡葬服务向智慧化、轻量化转型。
景观化节地生态葬墓区
节地生态葬活动现场
数字纪念服务
此外,辽宁观陵山福寿园还通过引入新能源通勤车,实施“拼车制”,公务用车统一调度;严格调控办公区域空调温度、推广双面打印、电子化办公等举措,降低碳排放。
行业意义:推动殡葬业绿色转型
辽宁观陵山福寿园的碳中和实践,为传统殡葬行业探索出一条可复制的低碳路径。辽宁观陵山福寿园总经理陶奎表示:“园区未来将持续推广绿色殡葬技术,将生态化、艺术化与智能化深度融合,打造‘零碳陵园’示范样本。”多位市民表示:“选择碳中和墓园,既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子孙后代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