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和教育的竞争
——在首届数字教育香山论坛的讲话
任玉岭
首届数字教育香山论坛在北京香山举行
今天很高兴应邀出席首届数字教育香山论坛。首先祝贺数字教育香山论坛的开局,并祝贺中国电子商会数字教育专业委员会的成立。
下面我讲三个观点:
一、数字技术及由它引发的数字经济是新一轮技术革命和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动力和重点。
数字技术与数字经济开先河的创新始于二战结束后的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和上世纪六十年代最早的局域网的问世。近80年来,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世界面貌和世界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把人类进步和文明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数字技术和网络走进中国是30年前的1994年。那年我参加了赴美学习进修和考察的中国市长代表团,当我们走进美国最大的电讯公司AT&T总部时,他们给我们两部像砖头一样的大哥大。由美国学习归来后,北海市邮政局给我配一台继大哥大之后的第一代手机,当时价格6万元一部。从那时起,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数字经济快速发展,风成水起。
伴随信息交换功能的拓展,出现了一系列的技术应用领域,百度网页的浏览,电子邮件的传递,自助金融的服务,远程线上教育和线上医疗问诊,便捷的电子商务,远程的视频的传递以及线上各种会议,直至今天出现的便捷导航,无人机和机器人服务等等,使政府、企业、社会、家庭、工农商学兵各行各业突破了遥远路程的阻隔和其他众多限制因素,实现了工作生活的极大方便,促进了新质生产力的大发展。
过去中美电话1分钟要几十元,现在视频聊天,不管多长时间,也不需要花一分钱。如此激活了企业管理模式、商业经营模式、以及物流传递效率的进步和变革,大大促进了自动化、集约化、科学化,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推动了经济、社会、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在我关注经济的发展速度时,发现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起,数字经济始终保持20%左右的增速。迄今我国数字经济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到50万亿以上,占到GDP的41.5%。中国网民已有10.67亿人,移动网络终端用户高达18.45亿,中国信息技术的专利超3.2万件,已占到全球的37%,5G基站231.3万个,居全球领先。
任玉岭在首届数字教育香山论坛发言
总体看,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在台式网络方面的起步晚了10年,在电子商务方面的起步晚了5年,而在5G、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方面虽然也晚了一点,但由于国家的重视和中国教育的发展和近年来人才的井喷式增长,已经使我们在数字经济方面由跟着跑,走向了并驾齐驱的发展局面,deepseek技术的问世,又进一步提升了中国数字经济的水平和能力。对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将作为新动力产生巨大的推动和影响。
二、数字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和教育能力、教育水平的竞争。
有人把美国科技领先,把中国获诺贝尔科学奖甚少,都归于制度所造成,认为我们的制度限制了个人奋斗的积极性,在我看来,这种看法是十分错误的。我作为过来人,体会极深的是,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与科技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人才短缺。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到美国通用集团考察时,他们讲他们有博士4万人。可见人才之众,是他们技术领先的重要原因。1985年,我到美国硅谷一生产企业考察时,问了多位生产线上的工人,他们都是大学毕业生,至少也是社区大学毕业的。而我们呢?那时我曾在中国工业基地沈阳和天津做调查,我国当时生产线的工人,基本上都是初中以下的文化水平。作为企业哪有什么博士,连硕士生都极少见到。
中国人才的紧缺是与教育落后有关的。中国解放初,90%的人是文盲,五十年代我上高中时,我家乡一个地区20个县上千万人,高中只有一所,七个班,一年收350人。尽管中央下了很大功夫,但因基础过差,再加上发展教育需要时间和过程,所以至新世纪到来之前,全中国只有40万硕士和4万名博士,按人口比例,中国是美国的一百二十分之一。根据,1992年的数据,15岁至64岁人口中,受教育的年限,美国为18.04年,日本14.87年,中国当时为5.24年。现在达到了10年以上。
我们经过70年的教育发展,大学扩招,中国现在一年就有1000万大学生走向社会,硕士生、博士生一年就有50万人,海归数量每年有60万到70万人。我国现已拥有海归700万人以上。本土博士和硕士有近400万人,在读博士61.2万人,2023年累计获博士学位人数已达110万人,如今中国科技人员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创新人才总量也位居世界第一。如此的人才井喷,使我们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基于数字经济所处地位的重要性,我们必须重视数字经济人才的培养和提升,中国现有数字经济人才总量3144万,但人才缺口高达2500万人到3000万人,人工智能人才缺口400万人。
因此,中国电子商会数字教育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是必要的,也是恰逢其时的。由专业委员会开办的数字教育的香山论坛,更是抓住了关键,相信在数字教育委员会的推动下,数字教育的香山论坛一定能够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数字人才,为推进“数字+”和“AI+”做出大贡献。
三、数字教育的推进一定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中国式现代化谱写新篇章。
作为中国电子商会的数字教育专业委员会,主要任务就是推进数字教育,这一选项是正确的,使命光荣,任重道远。
为了不辱使命,做出贡献,一定要在以下几方面把准方向,尽到职责。
(一)一定要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是14亿人民的现代化,是反对两极分化、物质和精神共同发展的现代化。我们的数字教育一定要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和战略性的需要出发,重视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的改革,防止重蹈原先社会培训的乱象,跳出金钱至上的怪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中国式现代化做出大贡献。
(二)要牢牢抓住数字教育的核心内容,加强基础性知识、新型数字知识,交叉性学科知识的传授,并重视数字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协同,知识教育与生产实践的融合,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万众创新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三)要重视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科学没有国界,但创新人才应不忘自己的祖国,要立足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自私自利,为金钱而奋斗的人,一是不可能成就大事业,二是既是做出一些成就,也不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更多的利益和好处。为此,我们一定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贯穿于数字教育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学习习主席“我将无我”的精神,献身国家和人民。
(四)要始终让受教育者对我们的发展充满信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没有信心,很难成就伟业。中国革命的成功,是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从井冈山只有两三千人的情况下,就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搞数字教育,就是要让更多的人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信心,贡献力量。
中华民族必须复兴,也一定能够复兴的理由。一是有坚强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是有悠久而厚重的中华文化的支撑。三是有庞大的企业群体和巨大市场。四是有世界第一的制造业和完整产业链。五是有发达的交通和物流。六是有制造业第一、粮食产量第一、外汇储备第一、贸易市场第一及一批科技新成果的支撑。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14亿人民想做的事,是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乘风破浪,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