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商

机制创新破壁垒,产教融合育智造人才——中侨节卡机器人产业学院成立!

2025-09-30 来源:互联网

9月28日,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与节卡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中侨节卡机器人产业学院正式揭牌,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上海市金山区政府及上海杉达学院等政企校代表齐聚现场,共同开启深化产教融合的全新实践。

本次活动以“产教融合新动能·人才培养新范式”为主题,旨在深化校企合作,共同探索智能制造领域人才培养新模式。中侨大学作为上海市目前唯一的全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高校与协作机器人“独角兽”节卡公司的深度合作,势必为长三角智能制造产业升级注入职教动能。

1759196515454928.png

核心机制落地:让教学“追着”产业跑

中侨节卡机器人产业学院超越传统校企合作模式,以“三个中心、一个基地”为核心架构,搭配“双聘双用”师资制度与动态教材,构建起贴近产业需求的育人体系,打造可复制的产教融合样板。

1759196532507679.png

● “三个中心一个基地”筑牢实践根基——人才培养培训中心开展机器人操作与运维高级工培训,搭建“岗课赛证融合”体系,节卡订单班学生可参与企业真实工单实习,若后续入职节卡,有望优先进入核心技术岗位轮岗,真正实现“在校即实训、毕业即上岗”;技术服务中心与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整合校企研发资源,主攻智能制造领域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生产性教学实践基地还原3C行业精密装配、汽车零部件搬运等真实作业环境,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实训场景。

● “双聘双用”打破校企师资壁垒——学院推出师资双向流动机制:中侨大学专业教师每年需赴节卡机器人研发部顶岗实践数月,将企业一线技术、故障案例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节卡则选派10余名首席工程师常驻学院,不仅承担实训授课任务,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确保教学方向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 活页教材紧跟技术迭代——校企联合编写的教材摒弃固定内容模式,每半年更新一次,将行业最新工艺节点、节卡机器人的前沿应用方案融入其中,让学生所学始终与产业技术发展同频。

扩容产业“朋友圈”:12家企业共建人才储备池

为进一步整合资源、扩大产教融合覆盖面,揭牌仪式现场,中侨大学还与武汉筑梦科技、史河机器人(合肥)等12家智能制造领域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各方将携手构建“人才储备池”,将产教融合的“生态圈”越做越大。中侨节卡机器人学院将打造一个集人才培养、技术服务、产业创新于一体的示范平台,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产教融合新范式: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定制培养方案,既为学生提供更多元的实训与就业机会,也为长三角智能制造产业输送“即插即用”的技能型人才,实现教育与产业的双向赋能。

1759196557286831.png

节卡机器人董事长兼CEO李明洋表示,此次合作是产业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典范,节卡将持续开放技术资源和实战场景,全力支持产业学院建设;中侨大学常务副校长赵斌也强调,产业学院的成立是学校响应国家“深化产教融合、促进四链衔接”战略的关键举措,未来将继续推动校企从“简单相加”走向“深度相融”,为长三角智能制造产业升级注入职教力量。

作为上海市唯一的全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高校,中侨大学在产教融合领域早已积累深厚经验。学校深度融入上海“南北转型” 战略与金山区“两区一堡”定位,始终践行“专业建在产业、课堂设在车间”的育人理念,目前已与245家优质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共建153个校内外高水平实训基地,形成从基础操作到高端研发的完整实训链条。

 

回到顶部